鉤臂式垃圾車廠家 程力全力以赴
盈峰環境原名是上風高科,主業為漆包線銷售業務。在主業不濟下,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,轉型為高端裝備制造及綜合環境服務商。背后推手是美的集團少東家何劍鋒,為其轉型環保產業增添了不少想象。
而且盈峰環境圖謀不小,未來業務規劃涵蓋了水、氣、固廢的監測及治理。實現的方式則是大舉并購,設立了30億元的盈峰環保并購基金。在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中,該公司環境監測及治理業務占比已由2015年底的16%升至36%。
中再資環原名是秦嶺水泥,主業為水泥制造,由于連年虧損幾度面臨退市。為此,在2014年通過重組,將原有水泥業務剝離,主營業務轉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拆解處理。從一度瀕臨退市,都搖身變為再生資源龍頭,中再資環的成功轉型依賴于勢頭大好的環保產業。
除了盈峰環境、中再資環,像東方園林、普邦園林、首創股份、中電環保等上市企業,均紛紛加大在環保領域的布局,不再拘泥于某一細分領域。
從政策動向來看,環保產業的增長是毋庸置疑的。根據規劃目標,到2020年時,環保產業產值將達2.8萬億元,產值過百億的企業50家以上,蛋糕之大可見一斑。
預計“十三五”時期,環保產業全社會總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,比“十二五”有大幅提升。具體來看,土壤污染治理需求最大,投資總額或達10萬億,其他水污染處理、大氣污染治理投資規模也穩步增長。
正因此,環保產業吸引了眾多市場參與者。原有環保企業也不再滿足于單一細分市場,通過選擇不斷拓展環保業務,來搶奪更多的市場蛋糕。
不過跨界搶食的上市企業,相關領域的底蘊不足,多數是通過并購方式切入環保產業,未來還需增強自身實力,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環保產業中脫穎而出。
鉤臂式垃圾車廠家,環保產業的特點是投資額大、回報周期長,具有的經濟效益明顯低于社會效益。所以,企業發展初期多是看中政策釋放紅利,未來如何增強盈利能力將是一大考驗。